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 正文

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一、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特别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力量,教授应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知名教授应为本科生上课。因此,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落实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保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学校就业率,保证学校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我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一直受到学校领导和二级院系的关注与重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始终把提高全校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放在我院教学工作的首位。根据基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面向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拓宽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课程跨越式发展的系统目标,将数学和计算机系列课程建设作为综合的系统工程,构筑了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教学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为中心、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网络资源建设为途径、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新模式。

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用现代教育思想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活跃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模式,使基础系列课程从传统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岗位基本要求、教师培养与学历提高规划、教研活动和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

在课程体系方面,突破传统课程的体系,构建了能力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改革和优化整合,重点研究和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更新、课程体系的层次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等问题。

在教学条件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开辟教学互动社区等网络资源,配合多种教学软件、CAI课件、网络资源和大量实际问题,教学大纲、教师教案、知识结构图、CAI课件、实验指导、习题及答案、单元测验、现场教学录像等网络资源已经上网,并不断更新和持续深化,形成了课程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新格局。

在教学质量方面,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学生的好评。在学校“一堂课教学竞赛”和“课堂优秀教学竞赛”活动中多人获得一等奖。尤其是新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快,进步大。一批优秀教师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校的品牌。

通过上述工作,高等数学课程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2004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建设》项目获得200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尽管我们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数学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学风方面,由于学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在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系列课程的学习中表现不如以前。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风气不浓厚,课前课后少有学生提问,学习急功近利。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基本运算不熟练,基本操作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从直接的效果来看,在考试试题的难度并未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校的公共基础课考试学生成绩较差,有的专业学生不及格人数甚至超过了40%。

在教风方面,由于教师工作量增大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少数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浮躁心理,对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缺少教学研究,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水平和艺术不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

此外,公共基础课教师一年四季辛勤劳动,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由于长期从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在业务研究上有所欠缺,而职称评定主要依靠发表的文章和从事的科研项目,部分基础课教师心态不平衡,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三、加强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呢?我们认为: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快速转变。各个高校面临的生源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认清严峻的形势,认清面临的巨大压力,并且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成才观。任何学生都可能成为人才,只是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已,个性化教育思想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注意“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能按其特质充分发展。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教学质量观体现在“以教师为本”逐步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综合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特别在目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学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围绕教学积极开展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经常深入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管理中心、协调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指导者。

2、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

教学过程不仅表现为传递知识、提高能力,更有情感交流、品德培养、行为习惯养成及教师人格力量和环境影响等全方位的作用,这是任何先进技术都不能取代的。教师只有展示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认真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有威信,才能真正展现人格魅力。教师,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面临的是刚进校的新同学,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教师的言行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特别敬佩的老师,开始可能是模仿,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代传一代,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好书,还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3、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队伍的建设,保持和发挥优良传统

在安排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时,要选派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公共基础课的主讲教师,并要求教授、副教授上本科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任课教师要相对稳定;新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辅导、上习题课等教学环节的训练,通过教学关之后才能上公共基础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开展教师的相互听课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质量意识。完善公共基础课教学督导小组(即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公共基础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指导、监督和保障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保障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的同时,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考评,把教师的师德、教风纳入考评体系。结合聘任制和教师考评,建立教师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淘汰机制。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红黄牌制度,对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建议调离教师岗位。在教学酬金的分配上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有所倾斜,优先解决优秀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如职称的评定、爱人的调动等)。培养年轻教师,打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4、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眼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注重把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人们的印象中,基础课程没有多大的变化,认为只要教了几遍就能背住教案,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其实不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

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花功夫。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增设研究型、设计型、创业型、网络化教学内容,并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鼓励教师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面向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促进全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积极开辟课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倡导课堂教学、网上教学、实践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5、倡导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

科学研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风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而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将这些变化传递给学生,进而引发他们的变化。教师只有重视科研工作,重视学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6、组建优生优培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特殊优异的学生则是极大的压抑和扼制。因此,对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考虑实施特殊培养。以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遴选优异学生,提供优越教学条件,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表达与交流、问题求解等方面受到更好的训练。

7、加强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

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全校关注的事情。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加强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确保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

8、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构筑良好校风

教师的教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学生的考风和学风是构筑学校校风的基础。良好的校风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目前教风、考风和学风出现的新情况,把教风、考风和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强化对教风、考风和学风新情况的研究。在坚持教育和预防为主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教风、考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9、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丰富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可操作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命题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强调结合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如“多次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口试+笔试”、“试题库考试”、“半开放式考试”等形式,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时间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是两个小时,也可以是一个半小时。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真正起到“指挥棒”作用。

10、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我校的教学基础条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投入的重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并把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校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是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各方面素质好,而且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004(11)

[2]康颖,站三尺讲台,育百年英才。中国大学教学,2004(10)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