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学科教育 > 正文

例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冲突的创设

【摘 要 题】课堂教学

【正 文】

有效的课堂教学冲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实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问题,引起学生由于新旧知识相矛盾而产生“认知不平衡”,从而激发认知动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不断提高。

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冲突,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和谐发展呢?

1.概念剖析冲突法。

所谓概念剖析冲突法,即通过剖析新授概念把握与之相关联的新旧知识间出现的某种差距或矛盾以构建认知冲突的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应对环境时,环境有无变化对学习者本身会产生不同影响。如果环境不变,那么环境对学习者就没有任何挑战,完成任务本身就显得枯燥无味;但如果环境变化太大,学习者被置于一个完全崭新的环境之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毫无用处,那么这种任务的挑战性太大,同样也难以激发内在动机。最有利于激发动机的办法,是使学习者面对新旧知识之间产生的某种冲突和差距,而这种差距又是学习者经过自身努力能够加以消除的,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剖析形成冲突的方法就是这一理论的应用。

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关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时可以利用《逻辑学》“自相矛盾”概念与哲学“对立统一”概念的冲突与差异,使学生懂得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生活领域的矛盾不同,哲学矛盾是对社会生活领域矛盾的概括与抽象,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可以说,教师只要设计的概念冲突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发的,并且又能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就必然能为学生营造新的环境,形成新的挑战,最终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分析冲突法。

所谓情景分析冲突法,即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情景,使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某种“不协调”形成认知冲突的方法。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思维;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像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创设一定问题情景,可以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大脑的潜在力量,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政治生活》第三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学习中,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师播放小品《信佛的母亲和读高一的女儿》,对话如下:

母亲:好孩子,明天是法门寺重新开放的好日子,你跟我一块去进香吧。(呵护状)

女儿:妈,我不相信佛教。(口气斩钉截铁)

母亲:傻孩子,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这件事由不得你了,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明天必须跟我去。(强硬口气)

女儿:我不想去,政治书上说世界上没有神仙,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许你出门。

母亲:法门寺的烧香活动又不是“法轮功”,怎么不能去?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大量警察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口气非常肯定)

女儿: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法门寺向广大信徒宣传无神论。

母亲:那不行,法门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那儿胡说八道呢。如果有机会,我去你们学校里宣传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们。(生气震怒既而示意关怀)

设置问题: (1)请在上述情景对话中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原因。(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是矛盾的吗,为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该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发了学生认知的不协调,在心理上造成了某种悬念,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由此形成了有价值的课堂冲突,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讲授新知识,必然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注意三点: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这是创设情景的基础;二是要准确把握学生心态,这是驾驭课堂情景的关键。只有善于捕捉并满足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创设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情景;三要设身处地用真情感染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感染、移情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热点辨析冲突法。

所谓热点辨析冲突法,即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辨析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形成理论与实际的某些差异从而构建认知冲突的方法。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然存在着获得有价值结果的期望。价值和期望应是乘积关系。任何一项为零,动机则为零。所以,如果学生认为学习有价值,或自己不可能学好知识,那么就很难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

政治课教师要加强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凡是有利于讲透基本原理、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理解观点的实例,教学中都应大胆联系并给予科学的解释。社会热点与教材观点产生的某些差异,正是学生想透彻理解的东西,教学中灵活应用此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例如,在《生活与哲学》关于《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一课中有如下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为了讲清该观点,我们可以利用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工人下岗这一社会问题进行设计:①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企工人是国家的主人,不应该让工人下岗”,假如你是一位下岗工人请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认识。②联系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说明下岗现象为何是难以避免的?③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下岗问题?

通过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冲突设计并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下岗现象具有必然性,是我国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式经营方式向集约式经营方式转变的结果。当然对下岗职工及其家庭来说,生活必将出现暂时的困难,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是为了把经济搞上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同时更应看到党和政府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政策上为下岗职工提供各种优惠和方便,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在经济危机中倍受苦难折磨形成了鲜明对照。

4.实践探究冲突法。

所谓实践探究冲突法,即要求把学生已获得理论与自己亲身实践结合起来,面对理论和现实差异形成认知冲突的方法。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要求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见解,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研究性课题已经走入高考试题中来。例如,2005江苏高考简答题35题以“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为背景,要求考生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该题第二问的评分说明要求如下: “第一点:课题,有消费观念或消费现象(1分) 第二点:目的,正确的消费观或引导消费行为。(1分)第三点:方法,只要有任意一种就可给1分。如果课题、目的和方法这些关键词没有写明,但答案里有相关内容的可以酌情给1-2分。”从答题情况看出,学生答案五花八门,失分严重,根源在于这类题平时接触太少,对研究性课题陌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探究性课题开发训练,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高一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中,为了透彻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现实生活与书本理论的不协调性的冲突,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从而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总之,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潜心创设有效课堂冲突,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积极状态,从而取得教学过程互动高效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双重目的。

相关内容推荐